杭州,3月4日,中新网 问题:浙江教育观察:艺考不再“易考”艺考考生何去何从?
杭州,3月4日,中新网 问题:浙江教育观察:艺考不再“易考”艺考考生何去何从?
记者 童笑雨。
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逐渐结束,艺考不再“易考”,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。
近日,浙江省教育部调整了艺术考试招生计划,明确8个艺术专业不再组织专业考试,根据高考文化课程成绩选择最佳录取。原则上,安排学校考试专业,考生文化课成绩达到浙江省普通类一段线。
记者发现,不仅浙江、江苏、福建、湖北等省也调整了艺术考试招生计划,提高了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。
艺考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,评论也呈两极分化,但大部分都是赞成的。他们评论说“苦绝望的文盲已经很久了”“艺术需要人才,但也需要扎实的文化修养”。
一些艺术考生在网上“抱怨”,表示困惑,认为精力被专业课程占据,文化课程如何提高?也有人说,如果文化课成绩不好,一开始怎么选择艺考?
艺考不再“易考”,艺考考生该何去何从?
一家培训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,文化课的增加筛选出了艺术考试组文化课成绩差、专业差的考生。很多艺术考生并不是真的热爱艺术,而是想走高考的捷径。高考是择优录取,专业课和文化课兼优,符合人才培养标准。
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黄中军认为,艺术考试招生计划的调整不仅是对艺术人才培养的重新审视和思考,也是考生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。“学艺术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,分数低。对社会而言,我们需要高素质的编剧人才,对考生而言,只有热爱,才能在未来更好地从事相关工作。”。
黄钟军说,艺术考生在某些方面应该有优势和潜力。学生和家长应该从各个角度来衡量。如果条件不理想,就没有必要盲目或以功利主义的态度挤进艺术招生考试。
如果还想走艺考这条路,还是要摆正心态,提高文化课成绩。他认为,这项改革对真正想从事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。许多功利主义考生将认真申请考试。
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所教授诸葛沂表示,艺术与文化课程并不相对,更不用说竞争了。作为一名艺术生,并不是说文化课的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,而是基础一定要打好。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不是文化课程成绩差的借口。
“作为演员和主持人,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好。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?作为一名艺术生,理解能力差,如何根据命题创作?他说,文化课成绩也是考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。
事实上,记者观察到,招生计划的调整不仅是文化课程的成绩,也是艺术考生的专业素质。
比如美术设计专业省级统一考试,素描、色彩、素描成绩按一定比例转换,总分100分,改革后总分300分。对于最初比例最小的素描,考试要求更高。考生需要创建文本命题和图像材料,而不是最初的写作、听写和临时写作图片。
诸葛沂表示,这对艺术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,考察艺术考生的生活观察、艺术鉴赏和创新能力。但是现在很多艺考培训班都很讲究1.0版的“熟能生巧”。
他说,ChatGPT诞生了,人工智能绘画也越来越成熟。可以预见,在未来,没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行业将被淘汰。“艺术需要想象力和创新。”。 记者认为,艺术考试招生改革不仅规范了艺术考试的招生秩序,而且可能对未来的艺术教育产生影响,改变了艺术评价机制。艺术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。我们不仅需要一个工匠,还需要一个注重实践、理性思考、独特观点和复合的创新人才。(完)。